视觉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工作中带有视觉因素的环境问题。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活动都需要有良好的光线,如果这些场所中的光环境不符合人眼的生理需求,就会危害人们的视力健康。
1.动物实验显示视觉环境对视力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幼小动物放在人工设计的特殊视觉环境中进行喂养,用以观察视觉环境对眼球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已发育成熟的猴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喂养17个月,眼轴长度并未发生改变,而处于发育期的幼年猴却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被成功诱导出近视(眼轴增长和屈光度增加)。这有力地说明了视觉环境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
2.教室光环境对视力健康的影响 2008年起,严永红教授开展了为期3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光生物效应的教室健康照明研究》,其中的光照度与学习效率及视觉疲劳、脑疲劳实验表明:教室照明不仅对学生视力健康有很大影响,由于眼睛的非视觉效应,不同色温光源的光谱、光强度差异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生理节律,使之产生兴奋或疲劳,影响学习效率和心理、生理健康。
上海市教委于2008~2010年连续3年5次对约2、4万中小学生大样本视力跟踪监测,发现实施教室光环境改善的干预组中,小学生的双眼裸眼视力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疑似近视的新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屈光度增加值和视力不良学生平均屈光度增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另外一些相关科研结果也证实:人眼在过明、过暗或光源闪烁的环境中阅读会加重眼肌调节和疲劳,从而诱发近视的产生。改善中小学教室光环境可明显减缓和抑制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的,如果教室采光和照明条件不佳,光线过暗,学生们为了看清书本上的文字,就会本能地靠近书本,这就大大增加眼睛视近物时的调节聚合负担,时间一久,自然会导致近视发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今一种不可缺少的新兴教学手段。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也带来了一些相应的弊端。多媒体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等)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显示效果,需要教室的光线相对昏暗,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听课的同时,还要在昏暗的光线下凑近书本用眼看书,这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的视力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室照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视力健康和学习效率。我国《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中规定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维持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 勒[克斯],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8。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原因,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室的照明水平尚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照明设计、布局不合理,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不达标,使用的灯具简陋、老化、数量不足,发光效率低,存在眩光、频闪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